媒体视点
2025年9月22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普月——CCF重庆举办“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讲座
CCF重庆举办的“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讲座于2025年9月18-20日举办。本次活动执行主席是CCF重庆执行委员、重庆理工大学刘小洋教授和CCF重庆秘书长、重庆三峡学院冯玉明教授。活动承办单位是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新闻与传播学、数学等不同背景学科师生参加,为150余名师生呈现了一场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活的科普。
9月13日,CCF重庆主席武春岭、CCF重庆副主席张杰、CCF重庆秘书长冯玉明与邀请的专家一起商讨活动细节,为了扩大影响力,决定9月18-20日分两场举办:重庆三峡学院的活动由冯玉明、张杰负责,于9月18日举行;重庆理工大学的活动由刘小洋、武春岭负责,于9月20日举行。
(9月13日,CCF重庆主席武春岭、CCF重庆副主席张杰、CCF重庆秘书长冯玉明与专家一起商讨活动细节)
一、重庆三峡学院会场:成都大学赵姗博士分享系统性成长路径
2025年9月18日,成都大学电信学院赵姗博士在重庆三峡学院以“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主题,为100多名学生带来一场富有前瞻性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讲座。赵姗博士从学业、科研、职业准备与心理健康等多维度,系统阐述了在AI浪潮下如何高效、有序地度过大学阶段,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成都大学赵姗博士分享系统性成长路径)
赵姗博士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强调,大学阶段应注重“知识体系的深度构建”与“思维模式的主动升级”,尤其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应结合AI技术发展趋势,有意识地加强编程、数据分析、跨学科整合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学业方面,她提出“金字塔式学习策略”,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聚焦高价值课程,并将课程作业与前沿技术对接,提升学习的实践性与创新性。她还推荐“四阶文献阅读法”,帮助学生高效跟踪学科动态,培养学术嗅觉。
(讲座现场)
面对科研入门难题,赵姗博士建议学生从大二起逐步参与课题研究,注重“兴趣、可行性与前沿性”的三维平衡,并借助预注册、模块化实验设计等科学方法提升研究质量。她特别强调“从课程报告到论文”的跃迁路径,鼓励学生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就职业规划而言,赵姗博士分析了AI背景下“学术研究、技术研发、交叉应用”三类发展路径,指出编程能力(Python/C++)、英语水平、写作与表达是可迁移技能中的关键。她建议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技术验证型”和“留用意向型”实习,提前适应产业环境。
在心理健康与时间管理方面,她推荐“三色时间块管理法”,将学习、科研与生活有机平衡,并建立“情绪识别-命名-干预”三步急救机制,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她还鼓励学生构建“导师-同伴-家人”三位一体的支持系统,增强心理韧性。
最后,赵姗博士呼吁学生以“资产思维”看待大学四年,通过“72小时行动承诺”立即启动计划,并借助共享文档工具实现持续迭代与群体协作。“每一个当下都是未来的杠杆,”她总结道,“在人工智能时代,唯有系统规划、持续行动,才能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稀缺人才。”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方法具体,在现场引起广泛共鸣,为学生在AI时代的自我定位与长远发展提供了清晰有力的指引。
二、重庆理工大学会场:重庆理工大学刘小洋教授探讨AI赋能教育新路径
2025年9月20日,刘小洋教授在重庆理工大学以“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主题作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深刻影响并重塑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科研训练与生涯规划。
(重庆理工大学刘小洋教授探讨AI赋能教育新路径)
刘小洋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有效赋能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科研,更将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他指出,“未来不会使用人工智能,就像如今不会使用计算机一样。”高等教育须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与育人机制,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学业与科研方面,刘小洋教授建议学生应明确短期与长期目标,并切实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生涯规划实践中。他提出,可依托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构建个人多维能力画像,实现与科技型企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匹配。针对如网络对齐、大模型预训练等前沿方向,AI还可助力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为学生指明进阶路径。
(刘小洋教授在作报告)
面对学生提出的AI安全与“幻觉”问题,刘教授也作出了回应。他指出,AI技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一定的安全风险和不可解释性,尤其在医疗、交通等关键领域,亟需加强系统可控性与透明度。他强调,AI安全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涉及法律、伦理与社会治理多方协同,需通过跨领域合作推动其朝着可信、可靠的方向发展。
(刘小洋教授与学生互动)
最后,刘小洋教授鼓励学生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作为提升自我、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他提醒大家,在AI时代背景下,不仅要掌握技术应用,更要建立伦理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以全面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本次活动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落幕,不仅为广大学生揭开了AI技术的神秘面纱,也增强了他们科技报国的信念与决心。讲座集科普性、互动性和前瞻性于一体,为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规划学业与生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三、活动总结
本次CCF重庆成功举办的两场人工智能主题教育活动,以“大学生如何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业与生涯”为核心,通过赵姗博士与刘小洋教授的系统分享,为高校学子提供了从学术进阶、科研入门到职业发展的全面指引。活动融合前沿洞察、实用方法与互动交流,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对AI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也强化了科技报国的信念与责任感。两场讲座充分体现了CCF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连接学术资源与青年成长方面的积极贡献,为成渝地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CCF所开展的此类科普活动,真正体现了其作为学术组织的前瞻视野与社会担当。活动不仅紧扣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脉搏,更为大学生提供了系统、务实且富有深度的成长指引,有效搭建了学术前沿与青年成长之间的桥梁。通过专家学者的深入解读和面对面交流,CCF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热情与报国信念,展现了科技服务社会、教育塑造未来的重要使命。此类活动兼具科普性、互动性与前瞻性,不仅为广大学生指明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发展路径,也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扎实而宝贵的贡献。
详见链接https://www.ccf.org.cn/Chapters/Local_Activities/Chapter_News/2025-09-22/848898.shtml
上一条:2025年10月1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联合CSIG一起走进重庆三峡学院,共探图形图像智能前沿
下一条:2025年9月20日《央广网》:重庆三峡学院举办“知网用网管网”能力提升专题讲座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