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重庆晨报》:三峡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渝举行 专家建议补齐“短板”建设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沧海桑田,城市因水而兴;三峡如何可持续发展?11月16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的“三峡可持续发展论坛”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成功举行,来自北京邮电大学、辽宁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机构的知名专家齐聚重庆,共话三峡可持续发展策略。
专家表示,作为“全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让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因其历史地理的“世界性”让三峡在世界文明版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建设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应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优选项。
“三峡水库的水源涵养关乎国家淡水资源安全,三峡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长江三峡是特殊的地理单元。”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何伟曾在重庆市委党校工作过22年,对三峡发展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其智库报告“建设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难题”得到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该走廊的总体架构中战略定位包括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核心水源涵养区、新时代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共赢示范区、世界级独具特色的生态与文化旅游长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先行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通道,其空间范围涵盖重庆的11个区县和湖北的4个区县,并可划分为廊首、廊腹、廊尾地区,重庆三峡学院所在的万州区是廊腹的中心城市,可以在该走廊中发挥突出作用。
“长江三峡大峡谷是全世界唯一沉淀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世界级大峡谷,所以长江三峡文明具有不可替代性。”西南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副会长蓝勇在其主题报告《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的世界性》中,向与会代表展示了长江三峡的部分珍贵老照片。他认为长江三峡有许多世界级的文化元素,如独特的新石器文化、著名的唐宋诗峡、独特的悬棺葬、丰富的木船型制、命名独特的川江地名、规模宏大的拉纤场景和川江号子以及河帮菜系等,足以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媲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馆长、市政协常委程武彦在圆桌会议上说,三峡地区依靠自己的神奇的自然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特色,正在成为旅游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建设三峡的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一定能够助力三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是祖宗留下来的,三峡考古遗址公园要加快推进。”
“30多年前我们到三峡地区,就是买席子和桔子。”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研究院院长林木西教授在《一揽子增量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中,建议相关部门抓住机遇,积极对接国家政策,科学推进三峡地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在致辞时说,三峡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随着全国首家绿色生态工程学院的落地,三峡人工智能学院、三峡大数据学院、三峡智慧农业学院等相继成立。三峡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三峡历史文献研究、三峡现代文化艺术传承创新研究、三峡库区特异稻种资源发掘和利用等多项具有鲜明三峡特色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推广,有效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重庆三峡学院校长李敬主持了当天的论坛。在圆桌会议环节,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陆远权,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院长赵德起,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亚成,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宋瑛教授等专家,还分别就人口、制度、农村发展、公共服务等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与建议。宋瑛认为,针对公共服务、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短板”问题,应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和均等化,加快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发展要素,要抓住数智化和人工智能机遇促进三峡地区可持续发展。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详见链接https://wap.chinacqs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64&newsId=4430
上一条:2024年11月19日《央广网》:论三峡谋发展 三峡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
下一条:2024年11月17日《华龙网》:聚焦高博会|展示三峡地区文化特色 重庆三峡学院亮相高博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