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新华网 重庆频道》:聚焦高博会|“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举行
4月8日,“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举行,本论坛为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主论坛之一,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重庆三峡学院承办。来自全国数百所高校、部分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的1300多名领导、教师线下参与了本次论坛。同时,论坛同步开通线上直播通道。
“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举行。
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副校长祁俊生、郭作飞出席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杂志主编王小梅,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分别致辞。
王小梅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作为本届“高博会”主论坛之一,将广泛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她建议与会者要面向国家战略,加强绿色低碳教育;面向发展亟需,加快紧缺人才培养;面向人类未来,加深对外开放合作。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合作交流,推动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持续迈进,不断拓展人才培养合作路径和方式,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胸怀天下、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田成川在致辞中希望,高等教育要不断深化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紧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优化、完善绿色低碳学科设置;优化人才培养布局结构,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现实需求,加强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教育培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此外,他还分享交流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在绿色低碳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倡导大家在共建美丽中国的事业上一起奋斗。
李林在致辞中表示,此论坛在重庆举行,对于重庆高等教育而言,既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生动的动员部署,重庆高校定将为服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论坛期间,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森林培育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伟伦,“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温铁军,重庆三峡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江霞,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杨永川,国储林项目研究、设计和资源整合利用专家王泽福,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王星敏,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重庆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延梅和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林俊杰等作学术报告。
尹伟伦通过线上作了“新农科建设与农林职业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他谈到了自己对“新农科”的认识,并表示,新农科的培育与发展要通过重构、汇聚、跨界的路径来完成。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与实践要厘清思路、找准目标、把好定位。尹伟伦认为,新农科建设对高校的要求是要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阶段和新挑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依托自身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优化设置;加快培养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农业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温铁军以“生态文明新阶段与教育创新”为题,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下的教育深改”,如何“贯彻‘三新’指示推进教育深改”和“新农科的重点问题”几个方面谈及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生态化转型要以“三新”思想推进知识结构调整,具体来讲,“两山”是新理念的核心;“三化”是新格局的路径;空间资源最丰富的乡村要同“三变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统筹协调,“社会企业”是微观主体,城乡结合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对全球化挑战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需要农业、金融两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与学科为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
张伟作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培养绿色创新人才”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厚植绿色教育理念,紧跟最新形势,促进特色发展;优化绿色育人环境,用足地貌优势,打造美丽校园;做实绿色人才培养,形成良好态势,育人成效彰显等方面,分享了重庆三峡学院在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热情服务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成就。具体来讲,雷速体育app下载发展战略体现绿色,学科科研渗透绿色,平台搭建围绕绿色,达到“以绿育人”的良好效应。
王星敏的“‘双碳’目标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报告中,从“双碳”政策体系、“双碳”创新人才培养意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论述。她认为,“双碳”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更是高校的使命。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应在“找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六个着力点”“教育链对接产业链实施路径”“产教协同育人六共进”“课程体系持续强化”等方面下功夫。
重庆三峡学院林俊杰“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低碳人才培养实践”报告,从“重庆绿色低碳布局”“重庆人才培养现状”“人才培养通性问题”“低碳人才建设思路”“低碳人才建设举措”和“产业学院现有成就”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结合重庆低碳科技人才的特点,他表示因地制宜,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低碳人才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在人才培养上,一定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要在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升级人才培养教育平台,强化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详见链接http://cq.news.cn/2023-04/11/c_1129511440.htm
上一条:2023年4月11日《重庆日报》:网评大赛322丨“考公热”还需回归理性
下一条:2023年4月9日《看万州》:“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