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上游新闻》:念好“农经”:在乡村振兴中显身手——来自重庆三峡学院农科院的报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努力做好农业科研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就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20日,重庆三峡农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梅这样说道。
经深入采访了解,三峡农科院是一个具有85年光荣历史的农业科学研究院,近年来,他们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特别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与时俱进搞科研 突出应用强推广
采访中得知,该院有科研团队11个,成功创建创新创业团队9个,其中市级创新创业团队2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区级创新创业团队6个;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油菜、甘薯三个综合试验站,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榨菜、荞麦、蚕桑、油菜四个综合试验站。
各个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根据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开展新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新技术集成,大力推广应用,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仅近5年来,提供500多个组合参加各级试验,选育出水稻、玉米、油菜、甘薯、马铃薯、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76个通过审定、鉴定,23个新品种完成国家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新品种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鲜食大豆、叶菜薯和花生新品种率先通过重庆鉴定,填补了市内空白。
这些品种中,水稻新品种万优815通过国审,玉米新品种亿金168评为2020年重庆市突破性品种,U8优528被市农业农村委推荐为2021年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马铃薯新品种渝万薯3号扩区登记5个,种植区域覆盖西南地区,还被评为2021年重庆市突破性品种。油菜新品种万油410具有特早熟、高亚油酸、高亚麻酸等显著优点,是重庆稻油轮作和农民增收的骨干品种,是油菜产能提升的“5G芯片”。
各团队科研人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从种源上研发绿色新品种,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近五年来,他们培育绿色品种6个,集成绿色高效栽培技术20套。其中,水稻团队在梁平、开州、云阳、忠县等地实施绿色优质高效示范2.2万余亩,平均亩产量500公斤以上。
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好对接农业经济发展,他们以国家、重庆市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乡村振兴科研项目、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等为依托,积极整合资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让特色农业向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迈进。
目前,已在渝东北区县建立水稻、玉米、油菜、甘薯等新品种展示基地,辐射带动在川、渝、黔、滇、鄂、陕、湘等十多个省(市)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60个,面积达700余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2亿元。与此同时,成功转让水稻、玉米、大豆、萝卜等新品种20个,单位获得直接转让收入525万元。
乡村振兴显身手 赢来好评如潮涌
“立足三峡、服务重庆、面向全国”,是重庆三峡学院服务定位,为了把服务定位落到实处,三峡农科院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重大课题,将成果转化、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有效结合起来.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各科研团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出了自身专长和显示出自身特色。
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探索出了“大、强、优”科技扶持模式。即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
水稻团队在水稻专家雷树凡研究员的带领下,以酉阳花田乡何家岩,创造出以“花田贡米+”为核心的农旅结合发展模式,在做好花田贡米传统种植模式文化遗迹保存与现代绿色防控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协助村委申报“花田贡米”名特优新品牌和以花田为中心的稻米产业园创建,做大做强做优了“花田米业”。
玉米团队在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玉米专家霍仕平研究员带领下,充分利用自育糯玉米品种黑糯66和珍糯521品质优、鲜食加工可兼用的特点,在巴南区姜家镇蔡家寺村培育了“姜家黑”特色农产品品牌,2021年建立黑色糯玉米示范片500亩,带动该村“黑色”农作物种植规模突破2000亩,在实现糯玉米果穗的鲜销鲜贮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实现“黑色”产品销售收入翻两翻,产品不仅畅销本地,还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大都市,在参加市内外食品博览会时,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油菜专家徐洪志研究员带领油料团队,聚力构建三峡库区油菜全产业链,从源头入手,从田间到餐桌、从管理者、生产者到消费者、从投入到产出全方位调研、全要素分析,与重点产油大区(县)农业农村委、40多个从事油菜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油菜种植户协作,科学规划油菜生产基地,构建三峡库区油菜全产业链,实现油菜生产效益最大化;他们还主动对接服务重庆市唯一国家油菜绿色科技示范县—开州区,2022年6月在开州建成重庆第一条7D高品质菜籽油加工生产线,成为西南油菜产地加工提档升级样板,充分调动了业主积极性。
三峡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高级农艺师杨梅带领“U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研发转化创新创业示范团队”与种子企业合作,实施“科研团队+生产企业+营销企业”三位一体的种子开发模式,在万州区响水镇、梁平回龙镇、仁贤镇、云阳县路阳镇、开州区竹溪镇等地建立了多个新品种展示基地,开展水稻U优1508、U8优528、川农优528等水稻新品种种子生产和高产示范,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与大米加工企业合作,开展了U型大米开发,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据统计,团队2019-2022年在市内外推广约70万亩,生产稻谷4.2亿公斤,产值11亿多元。成果转化与研发中心大力推进U型系列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重庆、四川、贵州推广应用,近五年来,推广约107万亩,增产6040万公斤,为农民新增收入1.66亿元。2021年团队被表彰为“2020年度优秀‘双创’团队”、万州区“最美科技创新团队”。由团队核心成员组建的“三峡库区农作物种业研发创新创业团队”,2021年11月被评选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
科研人员走进村社、走进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在万州、开县、云阳等全市十四个示范区县进行技术指导和建立了15个产业研发 基地,让边远山区的农民群众零距离得到科技帮扶。
近五年选派科技特派员250人次,服务农业企业180余家。举办各种技术培训450场,培训农民40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16种近20000份。实现万州区的市级深度贫困镇龙驹镇21个村居和19个重点贫困村、乡村振兴重点镇、示范镇全覆盖。
依托“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重庆市农作物新品种抗病虫鉴定站”“渝东北农药质量监测检验站”等平台开展农作物区域试验、DUS测试、抗逆性鉴定和农药质量检测等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工作。为554个水稻品种提供稻瘟病抗性鉴定,664个玉米品种提供病害鉴定,对3488个农作物新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对近万个品种进行了特性鉴定。
抽取农药样品968个,代表批量8120余吨,为渝东北地区,乃至全市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和安全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撑。
三峡农科院还利用农业科普活动围绕村容村貌、生活方式、生态建设等突出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发展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中。如通过万州“云上恒合”油菜景区打造,把科学技术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让油菜籽平均亩产达361.6斤,创造了高海拔区丘陵山地油菜单产新纪录。
在恒合乡,通过《农旅融合高山优势作物品种引进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实施,结合康养旅游,立足赏食兼用,实现了特色产业与土家文化、乡愁交融,为打造高山避暑圣地及高山康旅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三峡农科院人大显身手,不仅将取得的累累硕果广泛应用,而且还较好地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有效融入,为新农科建设和雷速体育app下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农业科研内涵和支撑。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三峡农科院人几十年如一日,念好“农经”,把激情、智慧和汗水挥洒在田野,赢得好评如潮涌。近五年来,先后涌现了出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重庆市科技创新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章权 供稿
上一条:2022年11月22日《重庆日报》:渝论·青年说40丨在一床抛向大白的棉被中看到爱
下一条:2022年11月18日《中国教育在线》:戮力同心战疫情!重庆高校共克时艰显担当
【关闭】